氣象報告說今天會變天,早上起來發現艷陽普照,就衝二格山了。約九點半抵達捷運市府站,本來以為棕15在假日二十分鐘一班,沒想到今天補上班,算是平常日,一直到十點棕15才出現,原本回家吃午飯的計畫頓時煙消雲散。上車結識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山友雲影,其實在等車時就注意到他了,一問之下果然跟我同路,更巧合的是雲影從小學到大學都跟我念同一所,不禁讓人感到人生際遇的奇妙。

半個多小時後抵達草湳,沿著產道走個幾分鐘就到了大榕樹下,這二棵著名的榕樹是登二格山的重要地標,過了樹後路分左右,二路都可到二格山,形成一個完美的O型環線,其中右路較平緩但繞得遠,左路正好相反。這次跟著雲影的腳步採右去左回。

右邊步道一開始是水泥路,抬頭望去,華視電視中繼站聳立在前方山頭,走了百來公尺變換成碎石泥土路。一路傍溪而行,加上林蔭充足,走起來相當舒服,據雲影說此處蛇類很多,他之前還遇過蛇擋在路中央,這點我深信不疑,因為這種溫濕的環境動植物生長茂盛,極適合蛇類生長繁殖。途中經過一農家,擺了個攤子在賣竹筍,不過他大概不知道今天是非假日吧,生意一定很冷清。大約走了十多分鐘後抵達鞍部福德宮,廟前三個中年人在那裡閒聊,看到我們後好奇地問我們從哪裡來,並對我們會來爬山表示了嘉許之意,說道現在爬山的年輕愈來愈少了。其實我覺得重點是要有個適合自已的休閒娛樂,爬山不一定是最好的,而且有一定的危險性,我之所以選擇爬山是因為既能賞景外又能運動,不需太高昂的花費就能有益身心健康,此外爬山既可呼朋引伴,也能獨步山林,不受人數限制,相當自由隨性。

附近有條車道,沿車道行左往北宜公路,右往華視電視中繼站,中繼站旁有小徑通往貓空圓山;往二格山的路則位在福德宮後。步上土地廟後方的步道向山頂前進,從這裡正式踏上二格山綾線。原始的山徑布滿了樹根與石頭,一路上上下下,這種在林間小徑穿梭的感覺很好,沒有人工石階的負擔,完全貼近自然,是條相當理想的健行路線。從這裡到二格山大約經過四五個小山頭,沿途起伏不算太大,較陡的地方都有繩索輔助,不過其實只要踏著樹根、扶著樹幹就可輕鬆上山了。地圖上有標出會先經過二格山西峰(南邦寮山),雖然沿途遇到數個基點,但卻不知哪個是二格西峰(事後得知是第二個山頭,左側有小徑可至三角點)。

大約爬四個山頭終於看到二格山峰矗立在眼前,步上最後一段石階後變成平坦的泥土路,沿途的樹林露出不少缺口,可以俯瞰近處的木柵諸山與遠方的台北盆地。走沒幾分鐘抵達山頂觀景台。

二格山又名石尖山,海拔678公尺三點三角點No701,小百岳No17,乃二格山系最高峰。 

山頂觀景台是93年新建的,二格山一共建了三個涼亭,都是木造建築,做的相當堅固,而且在山中不會顯得太突兀,三個涼亭當然以這個位在山頂的視野最好,眼下就是有如長城般的筆架連峰,一路向石碇綿延而去,更後方就是鼎鼎大名的皇帝殿稜線。

順著西北方猴山岳望向市區,101就矗立在南港山後,更北方的陽明山群峰也依稀可見;向南望去,一池清水讓人眼睛一亮--翡翠水庫從坪林群山露出一角,二格山的展望果然名不虛傳,難怪會成為熱門的登山路線。

離開

三角點在觀景台左側的圍牆內,翻過木欄鑽進圍牆, 沿途遇到不少蛛網,為了一摸三角點,只好和蜘蛛們說聲抱歉了,用樹枝把擋路的蛛網一一剷除。一位從猴山岳來的老先生看到我在尋三角點,有點驚駭地說道:「那是墳墓嗎?」我聽了不禁傻眼,不過仔細一看,整個圍牆的造型的確有點像墓地,基點石柱的位置又在中央,遠看是有一點像墓碑,難怪老先生誤會了。

離開山

優游山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昨天赫然發現下星期六要抽大七的實習順序,原定3/31的柯子林山、小溪瀑布之旅確定告吹。由於氣象預報說週末天氣轉壞,所以這個禮拜沒有規畫行程。不過早上起來發現太陽公公一如前幾天露出燦爛的笑容,所以臨時起意跑去七星山走走。

優游山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天本來計畫去天上山,順便為5月到來的油桐花季探路。不過一整夜的大雨,早上天空還是灰濛濛的,所以決定就近在象山走走

象山上的步道四通八達,登山口多達二十餘處,我和往常一樣,由莊敬路穿過松仁路,直走到信義路五段15022弄的登山口,這也是親山步道的起點,入口處有早覺會搭的拱門。

步道上行34分鐘出現岔路,二條路都可通往象山頂,右路走稜線較陡,取右。一路上一直有數條泥土小徑向右方延伸,其中一條還裝上木頭柵門,看起來大概有人畫地為王,自行在山坡地上栽種蔬菜。經過木柵門小徑不久,一抹粉紅從右方視野閃過,仔細一看,右方坡上有一樹櫻花,坡下方似乎有一塊平地,還搭有鐵棚,不過櫻花被一大叢樹木擋住,無法一睹全貌。不過既然有建築,一定有路可通,繼續上行果然看到一條泥土路,於是取此路下行,由於昨夜下雨的關係,路面溼滑,加上路又陡,取出登山杖緩緩走下,一分鐘後就到達剛剛看到櫻花下方的平台,此處櫻花一覽無遺,隔壁的鐵棚一位老人正大聲地念著英文報紙,完全不被我的到來影響,這時前方走來一對夫婦,我抬頭望去,來路的盡頭就是剛剛看到步道旁的木柵門,難道門沒鎖?上前一推,木門果然應聲而開。

重回步道後一路都是陡坡向上,遇岔路皆取右,十分鐘後抵達巨石公園(又名老萊峽),此處有六顆巨石夾道,爬上巨石101一覽無疑,巨石公園也因此成為101取景的熱門地點。 再往上行經過象山崗後抵達逸賢亭,這裡就是象山頂。。

象山,海拔182公尺,建設廳礦補No2107。 因山形似象而得名。與附近的虎、豹、獅山併稱四獸山,同為南港山列之側稜延伸。

基石在步道旁邊與步道齊平,非常不顯眼,亭旁還有一間嶄新的高級廁所,可以想像市府規畫四獸山步道一定投入不小人力物力。再繼續前進,抵達象山鞍部,此處有指示牌:直行往永春崗公園(578M)、右往拇指山(1526M),看一下手錶,才10點半,於是取右往拇指山。由象山鞍部往拇指山稜線昔日是北部郊山難得一見的困難路線,但後來經過市府的整修,建造步道打通稜脈的危險處,命名為四獸山步道後,已成為輕鬆的健行路線。這段路林蔭充足,相當陰涼,大約半個多小時走完,大致上還算平緩,一直到忍字碑後,才出現一段190m的陡坡,有點挑戰性,陡坡中途有一個U字型的觀景平台,可讓人在此喘口氣,再挑戰下一段陡坡。

爬完陡峻階梯,再來的路就平坦許多,不久右方出現岔路,有牌子寫著『通往拇指山約3分鐘』。順此路而上會經過拇指園,不到一分鐘就抵達拇指山,若錯過此岔路,繼往前行,在拇指山岩峰正下方,岩壁下有座小廟,右側亦有小路可登拇指山,不過路程稍長就是了。

拇指山,海拔320公尺,北市508號不鏽鋼基點台北盆地東側的南港山系中的第三高峰山峰,位在台北市信義區南港區的交界處,台北市區看拇指山,狀似拇指擎天,因而得名。

姆指山頂由一大塊岩石構成,登頂之後四週無阻礙,有360度的視野,可望及整個台北盆地,及四周群山。今天天氣還不算差,可以遠眺北方的觀音山、七星山、大屯群山,美中不足的是那棟101層的巨形棒狀物擋住我欣賞觀音山的視野。山頂風勢強勁,我雖然盡量將受風面減到最小,但拍照時身體還是不由自主的稍微晃體,站在狹小的山頂,腳下是絕壁,這種感覺實在很刺激。在上面待了約10分鐘,後方傳來人聲,原來是一對夫妻帶著小孩從左後方攀繩上來了,我看時間也不早了,於是從右後方下山,以免和來人塞成一團。

這條路和來時是不同一條,不過我想應該會相接,所以不加思索的快步下山。這條山徑不寬,是石階與泥土路相間陡下,大概只能容納一個半人通過,雖然地面因昨夜下雨的關係有點滑,又不時有樹根檔路,但在登山杖和樹木的輔助下,下山過程還算安全,大約走了十分鐘,樹林愈來愈密,溼氣也愈來愈重,我開始覺得不對勁,照裡說早該接回南港山綾線了,往下一看,腳下的踩的是舊式的石階了,有些石階青苔滿布,和前山的高級花崗岩大相徑庭,這裡顯然人跡罕至;向前看去,不遠處有一個破舊的棚子,旁邊緊臨大片山壁,山壁內凹處似乎擺了什麼物體。此時四周一片靜謐,只能依晰聽到不知從哪兒傳來的水聲。看來我走錯路了,這條路不知通往哪裡,也不知要走多久,所以立刻決定調頭離開這個鬼地方!!在馬不停蹄的急行軍之下,大約6、7分鐘後返抵拇指山。此時山頭人聲鼎沸,原來有一群中老年人組隊來登山,幾位中年婦人並朝我走來,看來他們要從這條小路下山。我便向她們請教我走的路通往哪裡。其中一位立刻說往吳興街,我看她答得如此肯定,心裡倒也信了,既然有到吳興街,那方向應該沒錯,所以就調頭跟著他們走,由於他們走得慢,我也有時間放慢腳步,看看我剛剛因趕路而錯失的山中景色。

小徑兩旁長了大量的芒萁,這是一種常見的蕨類,葉形羽狀開展,由於葉柄長、澤亮富彈性,因此而成為編織的好材料,台灣早年塑膠製品還不普遍的時候,送禮用的水果籃多半使用天然具有彈性的植物枝條來編織,而芒萁就是其中之一。雖然說山中看到芒萁並不稀奇,不過此處長得密集,週遭幾乎沒有其他草本植物,頗為壯觀。此外兩旁大量還長生了一種我沒看的樹(這也不稀奇,我認得的樹屈指可數),不過看到此景,一個名詞閃過腦中:「這問這是樹梅古道嗎?」我問。前方的阿姨愣著一下,回頭喊道:「領隊,這裡是樹梅古道嗎?」更前方的一位阿姨停下腳步看了一看,指著那些我不認得的樹說「你看,這裡長了那麼多樹梅,有可能是喔!」不一會兒,一個應該是他們領隊的男聲從大後方傳來肯定的答覆,想不到我竟意外踏入樹梅古道!

樹梅又稱楊梅,台灣產量不多,果實鮮紅,約莫龍眼核大小,由於果期在56月,所以今天沒得採一顆來嘗嘗。

根據Tony的資料:南港山東南側的山麓谷地,一般人稱之為「後山」,與台北市繁榮的信義區僅一山之隔,然而因山勢阻隔,交通不便,發展較為落後。後山的聚落分佈於狹長的四分溪溪谷,居民臨山而居,以務農為生,開墾的歷史約兩百年。 直到三十幾年前,南港山的後山地區都還沒有道路可行駛車輛,只能憑著羊腸小徑與外界聯絡。昔日居民翻越南港山,至前山的市街販售農產品,同時採買生活日用品,在南港山區走出幾條越嶺的古道。「樹梅古道」便是其中的一條。這條古道翻越拇指山附近的鞍部,通往三張犁一帶。古道途中經過一片樹梅林,因此被稱為「樹梅古道」。

 

優游山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幾年似乎曾有一陣古道熱,雖然已稍有退燒的現象,不過漫步在較著名的古道時,還是可以看到不少來自外地的旅客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優游山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