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婦產科的最後兩週外放到其他醫院,可選擇的地方有板橋亞東、桃園敏盛、羅東博愛與雲林台大,亞東錢多事少離家近,自然是大家的首選、台大雲林分院不用值班,熱門度僅次於亞東、博愛只有一人去,天天要跟刀,不過和雲林一樣有單人房、敏盛則沒什麼好評。抽籤的結果,我和籤運一向不佳的排骨飯抽到最後兩支,一起淪落到敏盛。據說此地以做雜事為主,學不太到東西(事後覺得敏盛是個好地方,幾個主治醫師很有熱忱,有心的話還是可以學到不少)既然知識長進有限,至少要休閒到吧,上網查了一下資料,找到一個景點:「虎頭山公園」與桃園縣忠烈祠」。
 
我利用昨天下午的假期,先行去了一趟,不過到了登機坪,開始噴雨,便放棄登頂;下了山天又放晴,便去忠烈祠一遊,結果已經關門了。雖然有點不順利,但至少把路線與搭車地點都摸熟了,今天下午便約了排骨飯再次前往。

下午二點到醫院對面等市民公車。要去虎頭山交通其實不太方便,大部分的人都是自備交通公具,我在網路上無意發現桃園有市民公車經過醫院附近,班次也算密集,雖然下車後要走個二十多分鐘,但應該是最快的方法了。在大業國小下車,先左轉三元街,再右轉大有路,在桃榮附近接上成功路後,左往桃園縣忠烈祠、右往虎頭山公園,今天先取左往忠烈祠,走沒幾分鐘可看到右手邊出現階梯,入口處一根老舊的石柱,正面刻有桃園縣忠烈祠」、背面則是中華民國三十年六月十七日建立」;這些字都被改過了,原本正面刻的是「桃園神社」、背面則是「昭和十三年六月十日落成」。沒錯,忠烈祠的前身正是桃園神社!

桃園神社的歷史要從70年前說起:日本殖民政府在1931年(昭和6年)展開「一街庄一社」的神社建造運動,企圖以神社作為台灣全島各地的社會教化中心,以取代寺廟所扮演的社會精神中心的傳統功能。昭和十二年(1937年),中日戰爭正式爆發,台灣總督府在台開始大力推動「皇民化運動」,全台各地神社興建達到高峰,桃園神社在此波熱潮下於1938(昭和13年)落成,並於是年9月23日舉行鎮座祭。神社祭祀天照大神(日本皇室的祖神)、造化三神(大國魂命、大己貴命、少彥名命)、豐受大神(掌管五穀豐收)、明治天皇、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等。桃園神社的位階為鄉社,列管於國幣小社新竹神社之下,受到日本政府宮內廳的登記與管轄,昭和20年(西元1945年)由鄉社升格為縣社。1946年(民國 35年)日本戰敗,改設為「新竹縣忠烈祠」,民國39年桃園設縣後,再度更名為「桃園縣忠烈祠民國61年台日斷交,內政部頒布「清除台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遺跡要點」。清除要點的第一點就是:日本神社遺跡,應即徹底清除;其他清除項目,包括了日本寺廟、紀念碑、公共建築內的裝飾品等,以及日治時期建造的年號一律改成中華民國年號,桃園神社在此法令下奇績似的被完整保留!到了74年,忠烈祠因過於老舊,縣政府一度要拆除重建,由於文化界的強烈反彈,縣政府耗資八百多萬元依原架構整修。民國83年內政部指定其為國家三級古蹟,受譬國家永遠的保護,桃園神社從此成為全台僅存、並且完整的一座神社,也是目前日本境外唯一完整保留的神社建築。

拾階而上來到神社前廣場,正中央的參道二旁草地上各有三座仿製的日式石燈籠,右側草坪外有幾間日式舊房舍,正在整修當中;左側草坪之外是停車場、前方則有一碑文,簡敘神社的歷史沿革與修繕始末。正前方迎面而來的是一混泥士材質的鳥居,上頭停了幾隻麻雀,真是名幅其實的「鳥居」。

鳥居類似於台灣地區傳統的牌坊,具有標示入口意象及區分內外的作用。桃園神社本來有四座鳥居,從市區成功路口直到神社正門,是一段長達三公里的參拜大道,其中三座皆因道路拓寬而拆除,僅存的這座上樑也已被拆除,外形像是「雙十」,而不是傳統二根橫樑的日式鳥居,這大概也是當時修復時為除去日本神社意象的結果。

穿過鳥居步上第二層廣場,左側有手水舍(西淨),右側為社務所(東沐)。手水舍是供來參拜的人,進入神社祭祀前在此先洗手、漱口,象徵洗淨身心後才可至神前敬拜的場所,又稱「水盤舍」。建築本身是以四支木柱蓋成涼亭形式,中央設有長方形水槽,手水舍屋頂包覆銅片,與本殿同樣為「切妻造」(懸山頂式)的形式,上頭的銅片已氧化成青銅色,雖然失去昔日的金碧輝煌,確給人一種古樸柔和的美感,和週遭氣氛頗為相稱。

 

社務所則為木造建築,屋頂覆以瓦片,是神社的神職人員辦公室,如今則改為遊客詢問服務處,不過大門緊閉,想去拿個導覽資料也不得其門而入,大概是他們覺得正常人不會來「忠烈祠」吧,現場情況也的確是如此,空盪盪的廣場只有我跟排骨飯兩人。

參道右前方,另有一銅馬,不知有何象徵?

踏著石階步上第三層平台,石階兩旁有一對石獅,稱作「貊犬」,也叫做「高麗犬」。石階階盡是一中門,也是「切妻造」式造型,屋頂銅皮瓦。門上懸掛著題有「國魂」的匾額,門兩側則是木造迴廊,和後方的拜殿與主殿一樣,都採用台灣檜木,質感極佳。使用這種耐蟻耐溼性強、不裂不翹,而且色澤紋理都是上品的木料做建材,可以看出日人對神社的重視。

過了中門續行參道,兩旁也是草地,整個廣場被木柵欄圍起來,形成一幽靜的獨立空間。參道的盡頭是神社最大的建築---拜殿,也是「切妻造」式造型,屋頂覆以銅皮瓦,外觀與中國古佛寺頗為類似,既樸實又莊嚴。 這是一般朝拜者列隊祭拜的殿室,祭典時由拜殿可直視神殿。若大的殿中放有供桌、石製香爐等台式廟宇常見的器物,看起來頗不搭調。另外左、右各附一朵殿,為神樂殿及祭器庫,不過現在已被殉難軍警的牌位取代。

在最後方以通廊與拜殿相連的就是主殿了,又稱為「神殿」,只 有主祭者才能進入本殿,一般參拜者只能在拜殿裡祭拜。主殿不大,是一座約三公尺見方的閣樓,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:在進入神殿房前有八階木梯,深度才十幾公分,大概僅能容半履,俗稱「半步梯」。據說此特殊的設計,是為了使人低頭注視並蹎腳尖謹慎、以防摔倒,自然心生敬畏。當初的設計者對人類心理定有深刻的觀察與體會,才會有如此實在令人嘆服的精心規劃。殿內原來的日本主神當然早被丟棄,現在裡放著鄭成功、劉永福、丘逢甲及抗清、抗日的等先烈牌位。或許是為了遊客的安全、又或許是懼怕民眾的破壞力,木梯被柵門圍起來,無法進入神殿,只能隔欄觀看幽暗的殿內。

我們大概待了半個多小時,在離開,正好遇到一對新人靠著鳥居正在拍婚紗,只聽到排骨飯說道:「這就是是攝影的技巧,當人們看到照片美的一面,不會知道一旁其實還在施工」,聽起來還頗有道理,我們看到的的確往往只是事物的一部分,而不是全貌。不過話說回來,這裡的確有其值得保留之處,姑且不論在歷史上的價值,桃園神社的建築特色的確不同於台灣其他廟宇,完整檜木建築風格已是難得,所採用的仿唐風格也是全台罕見。當我初入此地時,猶如穿過時光隧道回到過去,而其蒼勁雄偉中帶有樸實肅穆的造形和四周幽靜的山林完全融合,讓人不禁想在此多待一會兒,享受心靈的寧靜。可惜的是道灝沒有同行,不然以他對日本文化與歷史的了解,一定可以告訴我更多有趣的典故與知識。


離開神社後左轉成功路,往虎頭山公園前進,虎頭山公園之於桃園,就像十八尖山之於新竹,或是四獸山、劍潭山之於台北,是桃園居民的後山,上頭建設相當完善,乃當地人重要的休閒去處。至於真正的虎頭山不在公園內,位在桃園與龜山交界的入口極為隱密,一般人不會去爬,多是登山客帶著冒險尋寶的心態去探路找三角點。

幾分鐘後抵桃園高中,一條鐵路從面前穿過,左邊緊臨學校圍牆還有一個桃園國中站,由此續行100多公尺可到虎頭山公園的正門,我昨天已去過,那裡立有題著「虎頭山公園」的牌樓,攤販多,車子也多,沒什麼可觀之處,今天就不繞去正門。左轉踏上月台沿鐵道行,這條就桃林鐵路支線:由桃園站起,行經過桃園市、龜山鄉、蘆竹鄉,最後到達台電林口火力發電廠。當初主要就是為了載運燃煤前往林口電廠做為發電之用,是國內少數純為工業建設載運原物料的鐵路支線,全盛時期多達八條專用側線。上了月台,才發現此路也有行駛客車載運上班族和學生,不過班次不多,一天才四班,而桃園政府似乎有意開發桃園至林口之間的觀光列車營運。

離開月台接上柏油路,左轉約一分鐘抵達宏德宮,登山口就在左側。石階步道相當寬闊,是典型建設過度的市民公園,此段林蔭還算充足,相信大太陽來走也不會太曬,不過在烏雲蔽日的今天卻顯得有點昏暗,上行三分鐘遇岔路,這一帶錯縱複雜的岔路其實都有相通,直行往兒童遊樂區烤肉區與經國梅園,取右綾線往觀景台,五分鐘後接上馬路,穿遇車道接回步道,一會兒就來到觀景台,一旁有顆土地測量局三等控制點,步上觀景台可俯瞰桃園市區與更遠的中壢,左手邊應可看到石門水庫一角,不過視野被樹所阻,有些可惜。

離開觀景台續行,一分鐘遇岔路,左側可上太陽亭,抬頭抑望之,這是一座圓形迴廊式涼亭,中間敞空,外側迴廊以一根根橫木間隔排列為屋頂,橫木之間可透光,狀似光芒四射的太陽。雖說頗有創意,但卻缺少遮陽擋雨的功能,與其說是涼亭,不如說是個小型舞台。取右路繞過,續行三分鐘,穿過「頂好健康晨操場」的不銹鋼牌樓抵三分山頂。

三分山,海拔約200m,無基點。山頂為大型水泥空地,我們沒多停留便從對側水泥矮牆的缺口穿過,循稜續行,五分鐘後抵達五分山。

五分山,海拔約220m,無基點。山頂為也是水泥空地,視野不錯。山頂立著一根棒狀物,原以為是旗桿,走近一看才發現是燈桿,一對男女靠桿緊擁。此時烏雲已開始聚集,我有點替她們擔心,因為這一帶地勢空曠,那根燈桿就像避雷針,若被雷擊中他們大概就永遠黏在一起了!

離開五分山續行,二分鐘後遇岔路,右邊是我昨天走的,先陡下到谷底、再陡上對面的山坡,今天改走左側步道。此時遠方隱約傳來隆隆雷聲,加快腳步往目標前進,不一會兒抵達停機坪下方的幸福花園,經過花園到了前方空地,前方一人倒吊樹上引起我的注意,這位先生左腳背掛在一粗大樹枝上,右腿則以膝蓋輕輕撐在另一較低的枝幹上,也就是說他幾乎只以一腳之力懸掛樹上,雙手離地約30公分,整個人悠閒自在地前後擺動,真神人也!樹旁另一位中年婦人則是靜坐不動,有如禪定。我本想拍下此畫面,可以又怕按下快門引起對方的注意,說不定就和排骨飯一起被排山倒海的掌力給震下山,只好壓下這股衝動。 

從奇人旁經過,走上小坡抵停機坪,這是一片足球場大小的空地,放眼望去盡是紅土,寸草不生,走在其中有如置身荒漠,方向莫辨。空地上除了我們兩人之外,就只有三、四隻流浪狗。大概是山雨欲來加上雷聲隆隆,狗群稀疏,我昨天來時空地上有十多隻,有的在休息,有的在追鴿子玩,相當有趣。

走入停機坪,前方有二個入口,右前方的土徑我昨天走過,通往龜山;往虎頭山要走左邊這條。取左,這條土路約一個車道寬,兩旁盡是芒草,地上有兩道名顯的車痕,顯然不少人開車上來,不過此路凹凸不平,走在其上並不舒適,約五分鐘後抵達桃11鄉道,附近有一座環保公園。這條其實就是成功路,往左下山可至忠烈祠,右轉沿路上行,四分鐘後抵龜山鄉界碑處,上頭有三角形紅色噴漆,往虎頭山頂要從此進入。

界碑旁盡是比人高的芒草,若沒有事先查資料,絕不可能找到入口,排骨飯穿短褲,而且對找三角點興趣不大,就留在馬路上等我,我跟他交代5分鐘後回來便從界碑左側鑽入草叢,展開今日最後一段,也是最刺激的冒險。路況比我想像的還差,網路上照片明明有明顯小土徑,到了現場只隱約可見雜草向二邊微微分開,露出似有若無的路痕,走了一小段路徑隱沒在蔓草中,頓時方向全失,看來已有一陣子沒人來過了。

憑直覺續行,突然發現前方很突兀地長了一棵樹,樹上掛有登山條,朝樹走去,四處看了一下沒見基點,不過前方還有一小土丘,似乎是附近的最高點了,快步跑上小丘,腳下卻不見基石,只在左手邊發現一座墳墓,。雷聲愈來愈近,要放棄嗎?不甘心的再掃視一下,在右手邊下方的草叢中瞥見一小片白色的東西,朝他走去意外的發現基石,剛好跟墳墓隔著我剛剛站立的小丘,基石上方擺著登山隊的牌子,我剛剛看到的就是牌子的一角。

虎頭山,又名大檜溪嶺,海拔251m,三等三角點No991基石幾乎被野草蓋住,稍微把基石前的雜草拔除了迅速地拍了照。

此時右方閃起刺眼強光,同時爆出震耳欲聾的聲響,感覺雷似乎打在身邊。今天的目標已完成了,此處非久留之地,迅速從原路徹退。回到公路上,只見排骨飯有點驚魂未定,要我們趕快攔車下山。事後他跟我說看我去了那麼久,正想打給我,結果一道閃電就打在我進去的方向,嚇得他趕緊掛了手機往後退,他一輩子還沒離閃電那麼近。我猜雷是擊在我右方的空曠處,離我應該在一百公尺內。這應該也是我這輩子離閃電最近的一次,不過當時找到三角點的興奮蓋了一切,竟不感到恐懼,事後回想起來真是驚險,感謝菩薩保祐,有了這次經驗,以後再也不敢在下雨打雷前上山了。

菩薩再次保祐,很幸運的攔到台車,車主李先生公司正好在敏盛附近,便好人做到底載我們回醫院,十多分鐘後返抵醫院,頓時有種不真實的感覺,不久前還在偏僻的山林草叢中,不到二十分鐘後又置身舒適的床上,機械的速度與力量的確不是獸力可以匹敵的!而山中的奇人與身旁的閃電,還在腦海中迴盪著。 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優游山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